NBA即将进行统计的“拼抢数据” 原来是这六项内容
在去年的拉斯维加斯夏季联赛上,NBA官网开始试验统计“拼抢数据”。这是一项新的尝试,为了把比赛中一些以前无法量化的东西捕捉出来,把它们用数据形象化的展现出来。尽管当时拉斯维加斯的数据并没有公开,但当时的大胆尝试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充分证明了其成功性,于是联盟要将其引入到今年的季后赛当中。联盟将收集每一场季后赛的相关数据,把统计结果公布在NBA官网上,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去年夏季联赛“拼抢数据”实物表
根据联盟的消息,季后赛中将出现下面这6项由SportVU追踪系统和位于新泽西州斯考克斯市的录像回放中心共同分析出的数据:
挠度(Deflections)——指防守球员在对手非投篮时触碰到球(如破坏到对手的传球,但不形成抢断)
活球争夺(Loose Balls Recovered)——指当球权不属于任何一方时的活球状态下,球员争抢到球权(比如地板球的争抢)
两分球封堵(Contested 2's)——指防守队员在对手出手两分球之前,上前紧逼并且伸手封堵
三分球封堵(Contested 3's)——指防守队员在对手出手三分球之前,上前紧逼并且伸手封堵
制造进攻犯规(Charges Drawn)——指防守球员造成对手进攻犯规
掩护助攻(Screen Assists)——指进攻球员为队友设置掩护后,直接帮助队友得分
其中,前五项都是去年夏季联赛已经应用于比赛的数据,唯独“掩护助攻”是这次季后赛新引入的统计。毫无疑问,这是好事——对于球队和球迷来说,更多的信息总比什么都没有要好。我就对于“活球争夺”这项数据特别感兴趣,如果经过一个赛季大样本的统计,我想知道这是否可以开始帮助我们解释一下抢断在数据表中的价值。如果“对球的嗅觉”真的是一项可以辨别的技术,这种活球争夺或者挠度的统计数据,可能会帮助我们更准确定义出那些真正具备这方面特长的球员。
两分球和三分球封堵的数据看似迷人,但我们在一个总体水平来用它们解释问题时,还是要小心谨慎一些,特别是对球员个人的评估。举个例子,执行换防策略的球员肯定比执行包夹策略的球员,在伸手封堵对手的频率上更高。更深的说,所谓“伸手”策略会降低对手命中率的说法,我们还不得而知。虽然我在公然呼吁更多更好的数据统计,但我想说仅仅一个“是否伸手封堵”也会提供给我们不同的意义,SportVU的投篮日志会逐渐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尽管这可能需要一个比一春天80场左右季后赛更大的样本。也就是说,可能在球队的层面,封堵投篮未来会成为某种防守策略的替代品。换句话说,专门去封堵三分出手,就是在让对手寻求次一些的选择,而不是让他们在第一时间完成最优化的投篮。
这些数据到底会是联盟安排的“季后赛”特色,还是会在未来赛季大规模投入使用,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有一个事实不容忽视,如果将这些放在一天10多场常规赛的环境中投入实践,它需要的人工审核太耗费时间了。但如果这些真的能进入82场常规赛的日程,它的确会给我们提供很多非常有趣的数据内容。不管怎样,很高兴能看到联盟在不断推行着数据化、信息化的发展思想,很高兴他们能把这些高精尖的比赛内容提供给公众。联盟高层们很清楚一个道理,大众之福,乃联盟之福,这也是这个联盟能够生生不息不断前进的核心动力。
(OnFire篮球APP,最懂篮球的人都在这里。范特西游戏火热上线,来组建属于你的豪华阵容。)
evo视讯游戏